9-3.1企業中不道德(Immoral)行為對經營的影響
涵義 |
不道德是不正當、不好的行為或品性。 |
|
不道德 行為 |
缺乏敬業精神 |
違反雇傭關係的契約,未盡工作職責。 |
侵占公司資源 |
利用職務,公器私用,侵占公司資產。 |
|
貪圖私利 |
為私利而做出不道德的行為。 |
|
欺騙消費者 |
與消費者交易時,為求業績展現,利用欺騙促成交易,圖利個人。 |
|
賄賂 |
在商業活動中,以賄賂的手法為公司或個人獲取不當的利益。 |
|
影響 |
不道德行為不僅危害消費大眾,更傷害企業的生存與發展。 |
9-3.2企業的倫理規範
意義 |
倫理 (Ethic) |
Frankena(1963):倫理是一個社會的道德規範系統,賦予人們在動機上或行為上的是非善惡判斷基準。 |
|||
企業倫理 (企業道德) |
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應遵守的行為規範或道德標準。而倫理正是調節個人與個人、個人與社會、組織與組織、組織與社會等各種關係的行為規範。 |
||||
企業倫理規範 |
將企業應遵守的道德,以文字清楚描述為遵循準則。 |
||||
內容 |
內部 倫理 |
員工倫理 |
1.提供員工合理的工作條件。 2.給予員工教育訓練,提升工作技能與知識。 3.依員工能力與貢獻,給予公平的報酬與升遷。 4.妥善處理員工問題。 |
||
股東倫理 |
1.為股東謀求最大利益。 2.經營合乎法律與道德規範,以維護股東權益。 3.即時提供正確的營運資訊,使股東掌握經營概況。 |
||||
經營倫理 |
企業責任依序為:經營責任優於法律責任、倫理責任以及公益責任。 1.堅持企業良心,建立企業文化。 2.維護互信和諧的勞資關係。 3.確保企業正常營運,降低風險。 |
||||
外部 倫理 |
對消費者 |
1.核心精神:滿足消費者的需求。 2.以誠信原則,提供消費者所需商品與服務。 3.重視消費者意見,積極解決問題。 |
|||
對供應商 |
1.遵守契約,在互信基礎下創造雙贏。 2.選擇善盡社會責任的供應商合作。 |
||||
對競爭者 |
不惡意削價競爭、散播不實謠言、惡性挖角、竊取商業機密、侵權,以維護公平競爭的環境。 |
||||
對社會 |
1.企業與社會息息相關,企業無法脫離社會而獨立運作。 2.參與社區活動,促進社區發展。 3.重視社會公益,回饋社會。 4.謀求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,追求永續經營。 |
||||
功能 |
1.協助員工工作有所依循,互助合作。 2.促使企業照顧員工福利,增進勞資關係和諧。 3.帶動同業間維持公平競爭,建立商場的良性關係。 4.使企業成員遵行規範守則,獲得商譽,達成經營利益。 5.促使企業對環境維護,實行環保概念,善盡企業責任。 6.協助社會秩序的規範,發揮維繫社會安定的功能。 |
||||
行為 衡量 |
1.公義 2.正直 3.專業態度 4.價值觀 5.忠誠 |
||||
主要 措施 |
樹立正確的企業價值觀 |
樹立正確的企業價值觀是企業倫理建設的第一步,也是企業長期發展策略的一項。 |
|||
建立倫理型組織 |
道德責任者是企業進行日常道德管理、預防和控制危機事件的責任人。 |
||||
領導者以身作則 |
領導者在企業倫理管理中應充當倡導者、實踐者和教育者的角色。 |
||||
執行倫理道德教育 |
倫理管理不是少數管理者的事,而是與全體員工相關,須重視對全體員工的道德培養。 |
||||
9-3.3天下企業公民獎:以四大面向評選台灣最佳企業公民。
面向 |
公司治理 |
衡量董事會的獨立性及公司的透明度。 |
企業承諾 |
包含對消費者的承諾,對員工的培育照顧、和對創新研發的投入。 |
|
社會參與 |
衡量企業是否長期投入特定議題、並發揮影響力。 |
|
環境保護 |
調查企業在環保及節能上是否具有具體目標與作法。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